李莹同志作为重庆仲裁委员会办公室资深仲裁工作人员,工作近三十载,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素养坚守仲裁一线。自2020年担任渝西仲裁院副院长以来,她充分发挥吃苦耐劳、敢闯敢拼的优良作风,带领团队实现渝西仲裁院受案标的金额年均增长40%、受案数量年均增长30%的优异成绩。2024年更是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受案标的金额达33.62亿元,同比增长54%。在服务渝西片区经济发展方面,李莹同志带领团队主动对接企业需求,创新服务模式,通过高效公正的仲裁服务为渝西片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展现了新时代仲裁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恪尽职守显担当,坚守岗位践初心
李莹同志始终将仲裁工作放在首位,心系办案、情系当事人。无论生病还是受伤,都坚持“轻伤”不下火线,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岗位,从未有过丝毫懈怠。2024年12月,李莹同志不慎右脚骨折,当时正值年底,在面临案件数量激增、人手紧张、结案压力大的困境时,李莹同志毅然不顾医生劝阻,架上双拐返回到工作岗位,每天强忍着伤痛,坚持拄拐上班。同事们看着她一步一拐艰难前行的身影,都劝她多卧床休息,但李莹同志总是坚定地说:“我这只是小伤而已,案件当事人都在等着裁决结果,我们每晚一天出裁决都会给当事人带来新的损失和困扰,仲裁就是为民服务的,只要我能站起来就会坚守在岗位上,不能因为自己耽误工作”。在她的带动下,整个渝西仲裁院的同志们也深受感染、干劲十足,齐心协力克服了人手不足的困难,确保了案件审理圆满收官、崭新开局。但李莹同志却因延误治疗再次进医院接受骨伤二次治疗,这种坚韧不拔、一心为民的敬业精神,激励着大家在工作中更加努力奋进,凝聚形成强大的仲裁精神。
创新宣传拓新局,服务发展显作为
作为仲裁领域的“普法先锋”,李莹同志带领团队深入开展“仲裁五进”活动,足迹遍布企业、园区、商会、律所及行业部门。凭借扎实的法律功底和丰富的实务经验,她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普及仲裁知识,成功推动社会认知从“了解仲裁、认同仲裁”向“支持仲裁、首选仲裁”转变,有效提升了仲裁制度的公信力和影响力。2023年盛夏,某经济开发区会议室的灯光连续亮到深夜。李莹同志带领团队驻扎在此,为企业开展“法律体检”。她逐条审阅合同时突然停下:“这个争议解决条款可能会让企业陷入被动。”随即拿出准备好的仲裁条款范本耐心解释。“这样的服务真是雪中送炭!”该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握着她的手连声道谢。这只是李莹同志深耕仲裁普法的一个缩影,她用日日夜夜的坚守,让仲裁这颗法治种子生根发芽。近年来,她协助当地政府审查重大合同220余份(合同涉及金额1100余亿元),开展各类宣传推广活动60余次,修改格式合同文本280余份,年均走访企业和平台公司50余次,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群众开始选择仲裁解决纠纷。
匠心服务提质效,仲裁为民暖人心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纠纷案件数量持续攀升。为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李莹同志积极推动渝西仲裁院开展“仲裁进基层”服务,重点聚焦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易发多发的纠纷领域,推动仲裁实现矛盾纠纷源头化解。2024年秋季,一场突如其来的“教育机构倒闭潮”席卷而来。面对数百名焦急的家长和学员,李莹同志第一时间带领团队了解案情,耐心倾听人民群众诉求,引导他们与培训机构达成事后仲裁协议200余份,分批次、分类型解决好信访问题,维护了社会稳定,获得了当地政府、职能部门及社区、群众的一致好评。“仲裁不仅要讲效率,更要传递法治温度。”李莹常说的这句话,正是她将“仲裁为民”理念落到实处的生动写照,真正实现了“小仲裁”服务“大民生”的转变。
李莹同志用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平凡的仲裁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业绩。正如她一直践行的“让每一个案件都经得起检验,让每一次调解都传递仲裁温度”,在她的带领下,渝西仲裁院正以向着“打造一流仲裁分支机构”的目标稳步迈进!